如果我告诉你,地球上曾经有个国家,人均比美国还有钱,开车是在草坪上压着走,买房子就是分配,吃喝玩乐全靠政府包,几乎没多少人要工作,你会不会怀疑这不是童话世界?可这不是虚构,而是真实发生在南太平洋上一座叫瑙鲁的小岛上。如今,这里却成了“最穷的富国”,靠外援度日。到底发生了什么?“一夜暴富”的瑙鲁为何会跌至谷底?除了资源被掏空,还有什么原因?这个故事,真比电视剧还精彩。
你还记得小时候挖到一块亮晶晶的石头,能让你激动半天么?瑙鲁也是因“宝贝”一夜走红。磷酸盐这个神奇矿石,简直是世界农业的“加速器”,全球种田都离不开它。发现肥料矿后,瑙鲁从南太平洋的“穷兄弟”变成富得流油的“小土豪”。一边是疯狂淘金的外来公司,拼了命要挖矿,一边是国家天天分钱,岛民享受“躺平人生”。可是资源一旦见底,还能继续快乐吗?这场“全民幸福”背后,真的没有风险?故事才刚刚开始。
我们先理一理脉络。最早,瑙鲁是个土著部落的温情小岛,大家过着渔猎生活,日子虽简单但也自在。直到1897年,澳大利亚人逛岛发现了“怪石头”,化验后才知道是高含量磷酸盐——全世界造肥料都抢着要,价值堪比黄金。消息传出,德国、英国、澳大利亚轮番掌控岛上开采权,连国际联盟也来凑热闹。岛民一开始只是看戏,结果慢慢成了“股东”。每年成百上千万吨的磷矿石源源不断出口,瑙鲁直接开启“一夜暴富”模式。村里老头唠叨:“这矿不是无限的,真该留着点后手。”但大部分人只管今天过得爽不爽。
各方说法也是五花八门:矿业公司说是自己开发让瑙鲁变富,岛民则认为老天赏饭吃。外来的政要拍着胸脯确保“不用担心,矿石多着呢!”可岛上年轻人才不信这套,觉得外部势力只是看中资源,根本没把本地长远发展放在心上。街头巷尾,大家讨论的不是谋生,而是新买的高尔夫球杆和热播电视剧。你说这日子,谁还想跑去挖矿种田?
富足日子不会一直持续。到了1980年代,政府发现磷矿采挖量开始下滑,但表面生活却比以前还要阔气,似乎没什么大事发生。福利没降,工资没减,电视依然精彩,学校和医院还免费开放。外部专家建议“多元发展”,瑙鲁人一边点头一边继续消费。实际上,背后已是暗流涌动:岛上土地损毁严重,农业基本没法搞,唯一资源越来越少。
反方声音逐渐浮现。有些岛民警觉起来,忧虑未来无依无靠。外籍劳工更是流动频繁,岛民自己却几乎不参工作,工作岗位被“外包”了,整体生产力下降。政府试图减缓赤字,宣传要节省,但没人愿意放弃好日子,还嘲笑改革派是“杞人忧天”。明面上风平浪静,暗中危机四伏。
甚至有学者提出:“靠天吃饭的国家,万一有天资源耗尽怎么办?”结果岛内大多数人根本没认真听,只觉得日子不会变。
谁能想到风光的瑙鲁突然翻车?到了1990年代,磷矿快挖空了,出口额暴跌,大规模赤字出现。政府想推新产业市:投资海外,搞银行,甚至建起了名为“鸟粪大楼”的摩天楼(实际上这大楼跟鸟粪沾不上边,只因拿鸟粪钱砸出来),想靠金融和房地产又东山再起。还一度介入洗钱业务,结果被国际制裁,摇身一变被列为“金融黑名单”。
此时,岛民才发现过去的肥沃生活再也维持不下去了。高福利制度逐步松动,外援成了救命稻草。最吓人的不是没钱,而是健康状况一落千丈——肥胖、糖尿病、高血压成了“瑙鲁三害”,国际卫生组织把瑙鲁列为世界最胖的国家之一。以前人人学高尔夫,现在医院排队比球场还多。矛盾激化,有人觉得政府管理不力,有人则想继续分福利。原来幸福的生活,只是建立在资源幻觉上的“肥皂泡”,一戳就碎。
表面上,瑙鲁寻求澳大利亚方面的经济支持,暂时缓解危机。租借岛屿、拿边境管理费,甚至在主权上做出妥协,换取援助和外交保护。外界看似称赞互利共赢,岛内却很难达成共识。对于“援助换主权”的经典操作,不少人提出强烈批评,觉得国家已经失去独立性。社会分歧加深:有人主张彻底转型发展,有人坚持维持高福利,还有人认为应该“回到传统”,少些矫情。
与此同时还有新障碍:国际声誉受损,投资受限,旅游业发展也因环境问题频遭质疑。农业和渔业无法短期恢复,人才外流严重。整个社会仿佛陷入“悬崖边盲走”,谁也说不清未来路该怎么走。对资源型国家来说,瑙鲁的困境其实只是冰山一角。
你要说瑙鲁这国家亏吗?表面看人均收入是暴涨过,可这钱花得像“买彩票”,一赢了就全压上,又哪来的以后?当初火急火燎建豪宅、修高尔夫球场、到处投钱,以为钱袋子永远填不满,结果一场空。所谓“资源有价却无福消受”,能买到豪华生活,却买不到长远的未来。不少瑙鲁官员还假惺惺说“我们管理得当”,其实就是前面挥霍,后面瞎补漏,再拿点外援糊弄长远规划。这种一边要福利,一边拼命套现,和小卖部先赊欠后破产,真没两样。
有人说“外部公司让瑙鲁变富”,其实各国只是看中那点矿山肥料钱;岛民想“靠天吃饭”,最终连饭都吃不上。政府口头上强烈反对“凡事靠外援”,转头就要澳大利亚埋单。所谓“多元发展”,搞了半天不过是建几栋烂尾楼,下场比小型赌场还惨淡。夸奖起来:“真走运能当上最短时间富国!”但下一句就该补一句:“也真有水平,一夜之间干到破产。”
大家觉得,一个靠天吃饭的资源型国家,是该一夜暴富就尽情享乐,还是应该想着持久经营,省着点花、规划未来?那瑙鲁靠磷矿曾经风光无限,如今却成了全球“最胖最穷”的国家之一,听说还有人建议重走资源经济老路,继续寻找下一个“矿石宝藏”。你支持先吃喝玩乐后愁下辈子的模式,还是认为必须居安思危,早做转型?选你觉得最现实的方案,说说为啥。是不是只有穷才能懂节约,只有富才能学会挥霍?评论区等你来对线!
炒股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